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蜀汉之庄稼汉 > 第1352章 旧识相逢

第1352章 旧识相逢(1/2)

目录
好书推荐: 长安一世 王者管理局 回到明朝做钦差 全能风水小医仙 醉红楼 我是大神落人间 我的妹妹是魔神 BOSS大人,心尖宠 仙界大爆料 学霸的异界图书馆

渭水的繁忙,在过了与武功水的交汇口之后,嘎然而止。

因为这里,正是褒斜道北端出口。

无数的物资从这个出口汹涌而出。

特别是今年以来,通过这个出口吞吐的来自蜀地的人员和物资,比以往暴涨了数倍甚至十余倍。

就算是褒斜道经过这么些年的不断修复加固扩建,但面对如此繁重的运输,仍是不堪重负。

所以有一部分的物资,不得不走祁山道。

不过也幸好有大汉储备局,可以及时协调各地的物资运转。

比如说,蜀地粮食要运往关中,情况紧急情况下,可以让陇右先把粮食运到关中。

后面蜀地那边再在一定的时间内给陇右补齐。

几年前的上党一役,朝廷就是紧急征调了陇右的储备粮,然后再让蜀地在后期给陇右补齐一批粮草。

如果情况不紧急,时间也足够,那就更好协调了——协调各地资源互补。

这本就是储备局成立之初的本意——肯定不是为了赚大钱,就是想利用信息差和时间差赚点小钱。

不信?

不信你看,这储备局的席位都卖了不老少了。

价格?

什么价格?

那是尚书令,哦,应该是说前尚书令蒋公卖出去的。

席位的价格太高关冯大司马什么事?

那个时候,大司马正在前线领军打仗呢。

所有从汉中转运过来的物资,都会在郿城休息整理一番,再重新上路。

人也一样。

即使这些年朝廷把褒斜道修了一遍又一遍,但就算是后世坐长途火车,一路上光坐着打屁聊天睡觉,也得时不时下火车透透气。

更别说这个时代的出远门运东西。

所以郿城作为在褒斜道出口的第一个落脚点,甚至比长安的东西两市的人员还密集,物资更是堆积如山。

沿着渭水,从郿城到五丈原这一线,搭起了不少凉棚乃至客舍,供往来南北的商旅脚夫歇脚。

比起进入郿城,在渭水边上的凉棚客舍休息,更有性价比——出门在外讨生活,没有那么多的讲究,能省一点是一点。

真正讲究的,早就走子午谷去长安了。

子午谷可不比褒斜道近多了?

虽说子午谷不能作为运输物资的主要通道,但若是作为行人的通道,还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从褒斜道出来的人员,绝大部分都是押送护送输送物资的各类人员。

包括关中在蜀地之间往来的大大小小商队。

渭水边上这些各种凉棚的消费水平,自然是比郿城内更适合这些为生活而在外奔波的打工人。

“大人,我们为什么不走子午道?那里不是更近吗?”

武功水东岸,一个半大小子看着眼前生意火爆的食肆,有些疑惑地问向身边的一个汉子。

“吃面啊!”

汉子眼睛盯着凉棚,嘴角露出一丝莫名的笑意,回答道:

“听说这家的面食味道上佳,所以我特意带你们过来尝尝。”

早在前汉的孝武皇帝时代,朝廷就在关中大力推广种植麦子,至今已有近四百年。

而丞相北伐前,冯某人就已经在蜀地改进磨面工具和面食的制作方式。

大汉收复关中后的这些年,一直大力恢复生产。

当恢复生产的关中遇到了蜀地的面食,自然是一拍即合。

特别是郿城这个蜀地与关中的最大交汇口。

武功水边的食肆,面对的是来往的脚夫苦力,自然没有那么多讲究。

就连庖厨,都是直接在凉棚里搭了灶台,当着客人的面就做饭。

不过灶台虽有些简陋,但饭食的味道,却着实不错。

揉好的面团被厨子放在案板上按压几下,然后再拧下一小团,在空中扯几下,面团就变成了粗长的条子。

再晃扯几下,条子由粗变细。

别看厨子长得粗壮,甚至只有一个眼是好的,瞎眼也不包上,显得一脸凶相,但双手却是灵活得很。

把变细的条子来回穿几下,面条就有了雏形。

不一会儿,客人要求的面条就做好了,接着扔到旁边不断翻滚的开水里。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捞起放到大陶碗里,再挖了一勺不知名的熟肉料。

抖一下,再抖一下……

站在旁边看着的客人,忍不住地叫起来:

“抖啥抖啥?才多大点勺?拿不住吗?拿不住就让我自己来!”

肉其实不是什么好肉,基本都是下水。

不过经过店家的秘法炮制,味道着实不错。

关键是里头放了不少盐巴。

干体力活的人,口味都重,特别是喜欢重盐重油。

再加上还有肉——下水也是肉哇!

故而这店的生意火爆得不行。

生意讲究的是和气生财,但这厨子的脾气和店里生意一样火爆,对客人一点也不客气,独眼一翻:

“嚷啥嚷?老子拿刀在阵前砍贼人的时候,手可是稳得很咧!你要不要试试?”

客人指了指面条尖上的一点肉料,气得直哆嗦。

自己好歹也算是这店的老顾客,这厨子却是小气得不行,一点面子都不给。

不过也正因为是老顾客,所以他对这个店也算是有些了解。

不但是厨子,店里从上到下,听说都是从军伍上退下来的人。

最早过来开店的时候,天子还没迁都呢,大汉刚收复关中,除了长安,关中地方上还有些乱。

本地的青皮无赖想要过来耍威风占便宜,没想到被店里的人拿刀追了几里路。

硬是不依不饶地把几个扭送到官府里领赏去了。

不过有一说一,这店里的人手脚有劲,做的吃食也劲道得很。

换成别家,敢这么对待客人,生意早黄了。

偏偏这家,你不来,有的是人愿意来——没看到外头排了老长的队伍?

用料实在,那么大的一碗,里头的食物都堆得冒尖了。

偏偏味道又是独一份。

委实是让客人又爱又恨。

但见厨子一边怼着客人,手头一点也不慢,再给碗里叠上几片切得薄薄的蔓青片。

只听得客人又嚷道:

“肉不多放,这蔓青还不让人多吃几口?”

这一回,厨子倒是没有吭气,又拿了几片丢进去,再洒上葱香菜。

“香菜也要多放点。”

厨子气得捞起一大把香菜,全部压到碗里。

最后用大勺捞起提前做好的热气腾腾的汤料,把大碗浇得满满当当的。

客人终于满意了,不用厨子吩咐,就迫不及待地主动伸手捧起大碗,低头猛啜了一口热汤。

脸上露出满足之意,这才转身向着自己的位置走去。

“下一位,五十六号!”

早就等不及排在后面的客人连忙把手里的木牌子递过去。

“客人,不好意思,里头满了,若是真要赏脸,麻烦到后头排队。”

看着汉子领着一行人走过来,站在凉棚边上负责发放木牌子的迎客,连忙笑着提醒了一声。

这一行人里,有男有女,穿着虽说不上是上等,但也算是讲究,一看就是殷实人家。

怎么看也不像来这等地方吃饭的人家。

特别是汉子身边的少妇,模样不错,就算是不说话,光站在那里,也透露出一股温婉。

这份气质,一般人家可培养不出来。

而站在少妇身后的那位郎君,那就更不用说了。

脸上虽有不耐的神色,但身上的青衣早已说明了一切。

大汉境内,青衣就是读书人的标志。

再配合上胸口位置绣着喷薄而出的金色旭日,那可是代表着此人得到了大汉最高学府的认可。

只听得青衣郎君语气不耐烦地说了一句:“阿姊,这等地方,有甚好吃的?不如去郿城。”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炮灰的人生2(快穿) [HP哈觉观影体]穿越少女的社死现场 三国:重生阿斗,我一统天下 封地一秒涨一兵,太后你该如何是好? 三国:从杀人亡命开始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红楼:选项系统助我位极人臣 寒门毒士 三国,汉高祖亲自匡扶汉室 逼我当皇帝是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