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都市言情 > 上海凡人传 > 第7章 外公其人

第7章 外公其人(1/2)

目录
好书推荐: 别拿豆包不当警犬 粤食记 我的绚烂人生 柯南之我真不是酒厂劳模 极品废太子 我欲闯巅峰 仙郎,你再要活一千年 和周先生先婚后爱 日夜关系 龙神史记之一妖王本纪

第7章 外公其人

外公是江苏人,他初来上海时,还是个半大孩子。

跌跌撞撞,老乡托老乡,最后进了一家钟表铺当学徒。学徒其实就是免费的家佣。给师娘干了几年活后,他二十出头,终于能在师傅身旁打下手。

后来,见师傅实在捂手艺捂得紧,他偶然见一家报馆招聘机修师,斗胆报了名,运气加持,他竟然被录取了。

是家英文报馆。

报馆里的机修师比钟表铺里的师傅大度得多。外公愿意学,机修师离职前,就尽其所能地教。

耳濡目染,外公能用英语跟报馆里的人简单交流,只是不能阅读。所以朱盛庸读英文报给他听,正是投其所好。就算听不太懂,也能让他想起在报馆工作时的时光。

朱盛庸虽然是外公的外孙,然而外公本人并没有亲孙。舅舅们不仅在外地,养的也都是女儿。而外公因为在英文报馆工作很多年,深受欧美文化影响,知道对欧美人来说,亲孙和外孙,是同一个称呼。

在英文报馆工作几年后,攒下一笔钱。后来逢上报馆撤馆,外公就辞了职,用存款开了家小杂货商店。

在开杂货商店的日子里,他发现当时的线卷锭对寻常主妇来说,实在太大。要是能把大的线卷锭分装成小的,就会受欢迎得多。他开始手动分装,销路很好,供不应求。

后来他发动家里的孩子们一起分装,可效率还是太低。

最后,外公凭借他在报社积累的机械知识、他的聪慧和坚持不懈,竟然发明了简易有效的分装机器!

靠着分装线卷锭,外公的杂货铺在上海立住了脚。每次赚到钱,外公都仔细地存着,最终利滚利,攒下很大一笔。

外公在四十几岁时,用这笔钱建立了一个纱线厂。一开始规模很小,慢慢增大投资,变成了有几十个工人的真正的工厂。

如果只是有经商头脑,朱盛庸还不至于如此敬重外公。

外公来上海,稍稍经济宽裕之后,就开始接济江苏老家的亲人。到后来,他几乎是靠一己之力,养活了江苏老家大大小小几十口人,帮他们走过吃穿困难的年代。以至于,江苏老家的人,从老到小,几乎各个将外公当恩人看待。

后来江苏经济发展起来,老家的人来上海,都会专门给外公捎故乡的特产。他们对待外公的态度之恭敬,让朱盛庸看了热血沸腾。他无数次在少年时期,幻想外公其实是金盆洗手、隐匿江湖的武林大佬。

外公对故乡的亲人舍得,对自己和小家却极尽苛刻。外公的衣服鞋袜,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孩子们也穿得像赤贫的无产阶级。

外婆离世后,没有人给他缝补衣物,他就自己颤抖着手补。外公的很多袜子,根本看不出原来是什么颜色、什么材质的。

也许是外公对自己小家太苛刻了,以至于他的孩子们,除了小姨妈,都不恋家。大姨妈甚至剑走极端,疯狂迷恋华丽的服装。就业后好多年里,倾数将自己的工资全买成衣服鞋帽。

一生勤俭,一生努力,一生奋斗不息的外公,还没有用过抽水马桶,还没有住过高楼,难道就止步于此了吗?

朱盛庸替外公感到不甘。

他靠墙而立,目光一刻不离地盯着写有“抢救”的隔离门。

比起庸庸碌碌的父辈,外公少小离家并在大上海闯下一席之地的人生传奇,才是朱盛庸向往的目标。外公一定要挺过这个关头,亲眼看到他在异国他乡也闯出一片天地才好!

正浮想联翩,突然劈头挨了一巴掌。

朱盛庸愕然回头,看到悻悻然的爸爸。爸爸压低声音:“小赤佬!站都站不来?磨来擦去,好好的衣服都被你磨坏了!”

朱盛庸头一低,乖顺地离开墙壁。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异界铁血之旅 离婚后前夫哭着求复婚 和女神们的荒岛生涯 异世卡斗 与前夫的重生日常 血沙 偏偏宠爱 你迟到了许多年 女神的绝世高手 他趁虚而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