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 梦还楚留香 > 学而远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五)

学而远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五)(2/2)

目录
好书推荐: 唐朝好男人 特种兵痞在校园 超级现实作弊器 网游之MC我最强 一声兄弟大过天 无限军火库 梦境奇遇 大明门之锦衣三少 禁地 劫烬

天启七年(1627)八月二十二日熹宗的去世,标志着明代一个黑暗时代的结束。清代学者谈迁在其《国榷》中说,天启一朝,与正德一朝极相似。熹宗”好猎乐内,嫉谏悦■(xing),无一不同”。以此看来,天启一朝,魏忠贤诚然罪过极大,大臣更显无耻,然而作为最高统治者,熹宗亦难辞其咎,不能不为这一时代的黑暗承担责任。

思宗可能是明代皇帝中性格最为复杂的一个。正如一位学者所言,在思宗身上,机智和愚蠢,胆略与刚愎,高招与昏招,兼而有之。当然,复杂性格的背后,是复杂的政治形势。农民思宗御押

起义、后金军队的入侵、灾荒、大臣之间的党同伐异,都是让思宗头痛的难题。处理这样的难题,成功或者失误都属于正常。在史学界,有一种所谓”17世纪危机”的理论,即认为17世纪中叶全球气候变冷,导致处于温带的中国北方庄稼生长和收获期明显缩短,并进而引发饥荒和瘟疫,以及长江中下游稻米高产区因过度追求货币的增值而导致粮食匮乏,动摇了明王朝的社会与经济基础结构。清兵的入关与清朝的建立,才引导着中国从危机中走了出来。这样的理论,似乎也可以为思宗这个亡国之君开脱了。

孟森说:”思宗而在万历以前,非亡国之君;在天启之后,则必亡而已矣!”思宗死的时候,也是这样自解的。此后,历史学家对于思宗普遍抱有同情,以为崇祯帝的一生实是”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然而,人才何代无之?要在知人善任罢了。然而崇祯一朝”有君而无臣”。思宗既想有心为治,却不识用人之道,以致酿成亡国悲剧,未必无过。而且,孟森也说思宗”苛察自用,无知人之明”、”不知恤民”。因此,一方面,一个勤政、自律、立志有为的皇帝无奈成为亡国之君,固然使人同情;然而,另一方面,思宗用人之拙、疑心之重、驭下之严,却正是加速了明王朝覆亡的催化剂。

”神明自运”四字,是明末清初松江(今上海市)名士夏允彝对思宗除去太监魏忠贤一事的评价。稍后的历史学家如谈迁等人,对于思宗在除魏忠贤一事上所表现出来的稳重、魄力,都叹赏不已。的确,在天启末年和崇祯初年,思宗的政治才能曾昙花一现般绚丽夺目。他在接替自己的长兄朱由校的皇位之后,很快进入角色,并顺利排除一切影响他皇位和执政的因素。在明代历史中,思宗干得最漂亮的一件事,无疑是在不动声色中除去了权倾朝野的魏忠贤。天启七年(1627)八月二十四日,天启皇帝死后的第三天,朱由检正式即皇帝位,定次思宗手书”九思”

年改元崇祯。当时,魏忠贤以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厂。魏忠贤的亲信田尔耕为锦衣卫提督;崔呈秀为兵部尚书。朝廷内外自内阁、六部乃至四方总督、巡抚,遍布魏忠贤的死党。魏忠贤不敢公然加害思宗,只是因为明代皇权的权威而不敢轻举妄动,但是,暗中的毒害还是有可能的。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目录
新书推荐: 青春曳航 倾阳之恋 斗破:绑定系统后女王她妹飒爆了 魂穿斗破副本,我崩了剧情主线 青涩的相遇 HP同人always 晴夏叶薇 此间任我逍遥游 海后,你的学霸马甲掉了 藏在课桌下的心事
返回顶部